张登科先生原创文章:邂逅清欢~员工动态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

张登科先生原创文章:邂逅清欢~

点击次数:1165 更新时间:2022-09-09

天气预报有雨,不想浪费难得的周末空闲,约上好友开车前往就峪的王母岭。车停在峪口,徒步进山,没走几步,秋雨伴随着秋风不紧不慢地下了起来。远处群峰林立,薄雾笼罩,脚下蜿蜒的山路被细雨一点点浸润,勾勒出一幅属于终南山的飘逸画卷。

11.jpg

雨打树叶,沙沙作响,仿佛无数只沙锤在耳边演奏出欢快而富有韵律的乐章,使我沉迷于雨境。雨把一切都洗刷得很干净,神秘而艳丽的乌头花瓣上沾满了雨珠,它却一点也不知道忧愁;水蓼在风吹雨打中婆娑起舞,摇曳生姿,拿起手机“咔嚓”一声,瞬间把美定格成永恒。看着风雨中点头作揖的水蓼,我的脑海里浮现出“蓼茸蒿笋试春盘,人间有味是清欢”之句。诗中的“蓼茸”,就是眼前的水蓼。

22.jpg

水蓼是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结部膨大,枝杈像龙的爪,常生在水边,《诗经》里称其为“游龙”。它的叶片如柳叶,基部较大的叶子中间有一团淡淡云烟,仿佛迷你水墨山水图。水蓼没有大型的体态,其花小如碎米。细看它的穗状花序,像小姑娘自信而洋气的麻花辫子,满缀着玫瑰红、粉红还有白色的小花,每一朵小花有五个小花瓣和星星点点的花蕊,颜色分布错落有致,令人赏心悦目。难怪水蓼既不惊艳又无芬芳,却被称为诗经里最美的草木,历来颇受文人的喜爱。《诗经》言:“山有桥松,隰有游龙。”山有松树,苍劲威严,君子不爱,却偏爱湿地里蔓延的水蓼。“水蓼冷花红簇簇”、“蓼花蘸水火不灭”、“喜见春盘得蓼芽”、“少年辛苦真食蓼”、“梧桐落,蓼花秋”、“数枝红蓼醉清秋”……古代文人喜爱水蓼挺立湿地、不染污泥的高洁品行,可谓是处处入诗,字字皆画。

33.jpg


44.jpg

水蓼更为独特之处,是它曾为我国古代的香辛调料担当,属五辛之一,功用堪比“葱、姜、蒜”。在葱、姜、蒜引入中国之前,有强烈辛辣味的水蓼叶是烹煮肉类的主要去腥调料。摘一片绿盈盈的叶片,含在嘴里嚼了一下,瞬间浓浓的辛辣味就窜上了头,所以水蓼又得名“辣蓼”。因其味辣还形成“含蓼问疾”、“蓼虫忘辛”、“蓼虫不知苦”、“蓼菜成行”等成语。

55.jpg


66.jpg


77.jpg

水蓼在古代不仅作为一种调味料,而且还可以药用和食用。水蓼全草入药,可消肿解毒、利尿、止痢。它的红色嫩芽口感清新脆辣,可卷春饼。水蓼花又名“酒曲花”,用来作曲酿酒,充满山野的气息。

88.jpg


99.jpg

秋雨曼妙遇水蓼,人间有味是清欢。水蓼有花的精美,有叶的辛辣,更有人间草木背后的文化内涵,让我体味到清欢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并不是难以触摸。山林中的野花无人问津,可许多时候,无声的表达才是力量所在,值得去细细品味。多一些平凡的清欢,才使得人间更有滋味。